“洁癖”也美好

作者: 贡发祥2016年08月15日散manbet随笔

合肥人至今仍保留着一个独特的穿衣习俗。那就是新衣服不论是买来的还是刚做成的,都必须要下水洗过才穿上身。

妻子乃合肥人氏,有一生活习惯很是让我郁闷。在穿衣服上,特别有讲究。这种讲究不是穿得如何招展,而是新买来的衣服都必须先要下水洗过后才能穿上身。从相识结婚,已经十年有余了。虽然我们各自的家乡都是在江淮地区,但是妻子的这一习惯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怪癖,我在心里一直认定妻子是一个有“洁癖”的人。每次问她,她总是站在卫生健康的角度解答我的疑惑。并且规定我新买的衣服也必须先下水洗过后再穿。

“穿新衣服”本是一件幸福的,令人心情愉悦,满足“爱美”虚荣的一件事。曾记得小时候,父亲每次赶集回来,我们兄妹四人都要争抢看父亲采购生活必需品的大口袋。发现有新衣服,都抢着掏出来兴冲冲地问父亲“这衣服是我的吗?”当父亲回答说有自己的新衣服,那是最快乐兴奋的事。不管如何总要在第一时间套在身上,然后兴冲冲地跑出家门,在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再回家。若是舍不得穿就脱下来放在柜子里,等有了重要的场合,譬如说走亲戚、去赶集的时候,再拿出来穿上。但从来没有把新买的衣服洗过后再放起来的习惯。如果洗了,就觉得这不再是一件新衣服了,那是很失落的。这种对新衣服的情结一直根植在心里至今。妻子总把买来的新衣服先洗下然后再穿,我很纳闷,崭新的衣服不穿干嘛洗成了“旧衣服”再穿呢。这难道仅仅是卫生的问题吗?听她头头是道地分析新衣服直接上身的种种弊端,心里想这也在理啊。就这样,我也慢慢地接受了并习以为常。

近日,闲暇时读《合肥市志》,里面一篇有关合肥民俗的manbet章一下触动了我的心弦。从manbet章的表述里,我竟然找到了妻子“新衣不上身”的缘由。民族情结的东西是如此深厚,民间的习俗如此传统,其影响力之强让我惊讶。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也不会逾越积淀下来的传统。即使下一代人不明白缘故,但在她的心里,她的骨髓里,她的灵魂深处都流淌着特定的地域习俗,无法更改。人在异乡,终老的时候总是要归根故土。这是因为他的生命故乡的土和水赐予的。故乡有他熟悉的味道,熟知的环境,敬畏的习俗,方能安身立命。他必须结束在开始的地方,这才有意义。从开始再回到开始的地方,这就是一种圆。难怪鲁迅先生非让阿Q在最后一刻要用生命去画一个圆呢。而这个圆就是埋在每个人心中约定的习俗。

合肥地区“新衣不上身”的习俗,流传很久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合肥人的生活习惯。妻子的这一“洁癖”就源于此,尽管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其中的原由。其实,这一习俗源于出生合肥的“包拯”。

相传,北宋仁宗年间,包拯为官清廉,深得民心,政绩可表。为委以重任,宋仁宗将包拯调任陕西转运使任职。在赴任途中,由于宋仁宗的疏忽,忘了及时派发新官服,包拯只得穿“原服”上任。没穿新官服,这本来没有什么,可是偏偏有少数敌视包拯的奸臣,以有失国体,蔑视朝廷厘制的罪名陷害包拯,上告到宋仁宗那里。因宋仁宗知道内情,所以严词驳斥了那些上告的大臣,并大张旗鼓地嘉奖包拯“原服上任”,赞许包拯此举是力保廉洁,称“国有良臣朕之幸”!

此事很快传到了民间,包家后人从此便以穿“原服”(旧衣)为荣,而新衣要等下水洗过后再穿,以示不忘旧。本地人也竞相效仿,久而久之,这一“新衣下水再上身”的做法逐渐成了合肥地区独有的地方风俗。合肥人从包拯的传说事迹中继承了节俭这一优良传统。代代相传,耳濡目染,汲取了民俗中的精华,发扬了其美的价值。

如此美的“洁癖”,正符合勤劳的合肥人民的精神需求,在期盼幸福生活的向往中,通过勤俭持家一步步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。也正因如此影响了合肥人代代的生活观。妻子的行为看似怪,却彰显了美,一种勤俭之美,一种低调之美,一种纯朴之美。现在,我不但认同了这一“洁癖”,而且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一“洁癖”。就让这一优良传统更美地实现它的价值吧!

相关manbet章

manbet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