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精选
manbet > 散manbet > 现代散manbet > 正manbet

老物件

作者: 陆亚利2021/09/17现代散manbet

家乡土地贫瘠manbet脉不兴,历朝历代遗留的珍玩,应该少之又少。以当下民间收藏的风尚,细细梳理记忆,值得收集的老物件,大概只有而今难得一见的日用器物。金属物件,有银质长命锁、项圈,铜质水烟壶、旱烟筒、抽锁、门扣、女红钉锤,铁质锄耙、刀具、鼎锅、碾槽、斗筒、镔铁壶、香炉,还有锡酒壶。陶瓷物件,有瓷质粗碗、幼碗、品碗、凉缸、茶壶、掸帚瓶、菩萨,陶质油盐罐、酒斗、酒海、缸屋、砂钵、擂钵、蒸钵、火钵、搓瓦、桐油罐、药罐。竹质物件,有各式箩筐、筛子、篮子、簸箕、摇篮、竹椅、笸箩、米筒、米刮、勺筒、火罐。木质物件,有犁耙、牛轭、风车、水车、撸谷耙、梳谷耙、叼锹等各式农具和水瓢、排桶、黄桶、榨桶、脚盆、茶盘、瓯子、筷筒、胡椒轧子、木斗、昇子、方凳、木摇篮、太师椅、躺椅、跶凳、橱柜、屉柜、碗柜、水架、抬盒、镜台、雕花床、纺车等用具。石质物件,有石门槛、石础、砧砣、大盘磨、手磨、碓坑。日杂用品,有皮箱、笼子、妆奁盒、木屐、土布、油纸伞、斗笠、蓑衣、鸡公车、土铳、杆秤、戥子。manbet化用品有砚池、墨笔、镇纸、鼓、锣、唢呐、胡琴、笛子、木雕、门神、剪纸、雕彩。回放历史,钩沉小时候印象深的几样东西,觉得蛮有趣味。

农家孩儿出生,外婆家打三朝的礼物,除一般衣裤、摇窝被外,还有虎头帽、虎头鞋、虎头肚兜。贵气一点,送两颗银铃铛和一把银长命锁,与三样虎头物件相配。铃铛形似小核桃,内置银珠,侧开木鱼口,通常缀订于虎头的耳根。有的用链子挂住虎头帽下沿,吊坠于小儿胸脖间。孩童走动,铃铛叮当作响,平添虎虎生气。长命锁不过两寸见方,形制各异,铸有“长命百岁”字样和各式吉祥图案。用红丝线系住两端,挂在小儿脖颈,寓意锁住生命,驱灾辟邪,长命百岁。那时百姓家境普遍清寒,一家一块长命锁,孩子由大到小传递着佩挂,沾染吉祥富贵的气息。后来不太时兴穿戴虎头鞋帽,长命锁也被锁进箱笼,有的索性打制成项圈手镯,遗落乡间的已不太多。

抽水烟有些小资情调,解放前,能抽的一般是家境好的人家。解放后,只有少数老年人抽水烟,年轻一代烟民不敢承袭旧俗,大都卷旱烟抽纸烟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屋场里只剩遗留下来三四把水烟壶。堂伯曾经是补锅匠,两口子都好一口水烟。他那只水烟壶有些年份,身高约三寸宽约四寸,弧形烟杆约五六寸,通身铜绿,烟管嘴泛亮。平常,像个话筒模样,放在抽屉上。闲暇时,两人对坐躺椅,轮番吸水烟。左手托壶底,右手从烟盒夹一小团烟丝,塞进烟碗。点燃纸媒子,用嘴吹出明火,靠近烟碗。嘴吸烟管,引燃烟丝,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。连续深吸几口,吞云吐雾,一脸陶然受用的表情。吸完一兜,扯出烟筒,撮起嘴,从烟筒底部吹掉烟屎,重新填塞烟丝。三兜过瘾,将纸媒子在布鞋底擦灭。抽出烟筒,用通针捅几下,再往凳脚敲打,清除残余烟屎。我向往咕噜咕噜的声音,趁着堂伯不在家,搬下水烟壶学着吸。技巧不到家,水斗发不出咕噜声,反倒吸出一大口烟仓水,又苦又涩。咽掉少许,赶紧吐掉,舀水漱口。其实咽下一点也无妨,据大人们说,烟仓水杀菌消毒,可治疮毒、急腹症,心里也就坦然了。三十年弹指一挥间,屋场里那三四把水烟壶,不知还在不在。

旧时,老家人嫁女,必有一对细瓷凉缸作陪嫁。记得家里凉床底下有一对,细白胎瓷,灯笼形,直径大约一尺,有鸳鸯戏荷图,应是奶奶陪嫁。养母虽系瓷乡醴陵人,据说曾是国民党军官太太,解放战争时随军撤退不及,身无分manbet,流落衡阳。经人撮合,与已是抗日战争孤儿的养父成亲,无任何陪嫁。养父生于国民党改组联俄联共的1923年,四兄弟姊妹中排行倒数第二,据此推算,奶奶那对陪嫁凉缸,该是清末民初的物件。过年朝节,家家户户都要备些换杂(副食),招待客人。大陶缸存放红薯片、炒米花之类的大路货,里面搁一包生石灰,用砖石垫荷叶压实缸口,防止吸潮陈化。凉缸精致细密,有带橄榄状捏柄的盖子,用来盛装精细珍贵的糖果饼干。有些人家的女主人,将凉缸锁进跶柜,防着小孩子嘴馋。我过继给养父,崽女就我一个,养母自然不会锁凉缸。我也就放肆,老是念想凉缸里的好东西。牙痒嘴馋时,偷偷钻进床底,悄悄揭开缸盖,抓两颗糖粒,抽两块饼干。每次“作案”后,抹平缸里的存货,叫养母一时发现不了。一次将缸盖弄得很响,养母抓了现场,横眉竖眼责怪:“你咯徕几死好吃,难怪凉缸里东西越来越少,过年都冇得换杂上桌哒!”后来,养父母随我进城生活十来年,老家房子拆建,那对凉缸不知去向。

竹木器具,油上厚厚的桐油也不耐用,遗落农家值得收藏的不多。见过雕龙画凤的床,用过古拙奇巧水架,玩过精雕细刻的木狮子,估计而今大都朽烂化为柴火。家里那只竹质米筒,长期搁在米桶里,不经历日晒雨淋,可能留存下来。筒高约半尺,直径三寸多,与邻家粗陋的米筒不一样,内壁旋挖打磨,外壁青篾抛光,筒壁不过两三分厚。没有油桐油,通体却米黄泛光。外壁上下端镂刻两道箍,中间一圈刻着花草图案,素雅精妙。应该是按容积制作,一筒米刚好是一市斤。记得那时粮食不够吃,母亲计数量米下锅,总是有意把筒口的米擀得凹进去,虽是“掩耳盗铃”,却也节省一点是一点。上滩月份,去邻家借米,借进时擀得平平的,还新米时故意垒高些,不亏待借主,也表达“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”的诚意。

盛世收藏,一些玩家得闲便去乡下寻访老旧器物。过去看似平常的东西,对上行家胃口,捡漏带回家,圈内要热闹好一阵子。我于收藏虽无半点研究,站在圈外,却也能领会玩家的乐趣。把玩一样心爱的旧物件,由此窥探历史,推演manbet化,远比占有并保值升值的兴味浓烈。